网站首页|时尚服装|服装企业|品牌加盟|时装模特|商业信息|面料辅料|服装学院|服装商场|折扣库存|服装人才|网上商城|服装图库|服装书城
服装搜索|服装新闻|服装品牌|国际服饰|业界名人|服装设计|营销管理|服装技术|加盟运作|网络服务|服装博客|服装展会|机械软件|关注孤儿

加盟运作

店铺选址 | 店铺装修 | 服装陈列 | 店铺加盟 | 店铺进货 | 店铺营销 | 店铺管理 | 店铺促销 | 服装外贸 | 经典案例 | 创业宝典 | 超级导购

决胜内衣终端背后的思索

更新时间:2008/10/30 17:11:00   字号:[] [] []

  作为商品与消费者实现价值转换的平台、作为企业销量与品牌提升的“临门一脚”,终端在竞争日趋激烈、利润日趋微利的大营销环境下,在逐渐成为营销落地的关键控制节点,其粗放销量型正走向精细效益型。但在实际的内衣终端操作中,更多的“决胜终端”仍然停留在一种口号式的理念宣导或是一种表象的简易操作,而对终端销量赢利提升背后的运作系统缺少深入的了解与操作,这也是很多国内内衣企业、经销商在利润趋低、决胜终端背后需要的一种反思。

  从中国目前内衣市场的运作来看,无论是文胸、常规内衣、家居服、内裤,还是保暖内衣、塑身内衣、情趣内衣;无论是采用厂家自营、区域代理,还是特许加盟的渠道结构,其主要终端分为三种类型:一线品牌主要运作商场专厅专柜,二线品牌主要运作专卖零售与特许加盟,三线品牌主要运作流通批发。

  在面对营销环境与行业变革中,一线品牌在保持渠道稳定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下沉渗透,二线品牌都在跑马圈地掠夺式竞争,三线品牌开始进行流通批发向专卖零售突破升级。

  一个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,而在竞争中进行品牌提升销量赢利的关键是在终端,但从市场走访与调研,从很多针织内衣终端的营销培训中笔者感觉到,这最基础的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往往被更多企业和经销商在产品概念、促销活动中忽视,忽视了终端运营真正的本质与核心。

  终端赢利源泉基础–––

  终端对应的消费需求要明确

  从目前内衣行业的实际操作来看,国内内衣消费以女性为主,约占内衣销售的60%,主要年龄段分布在15岁-45岁之间,而文胸类产品又占了女性内衣的一半以上;60%以上的消费者选择在专卖店购买内衣,在商场及超市购买的占比为39%、32%,其中女性在专卖店的购买比例在50%,超市中男性比例为44%以上。目前,消费者对内衣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舒适、改变形体、超薄贴身等主要功能属性,以及品牌、经济实惠等精神属性,而个性化、时尚化将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。

  从目前内衣终端的运营现状来看,内衣是一个大的针织品类,其拥有文胸、内裤、常规内衣、保暖内衣、塑身内衣、家居服的独立渠道操作,与消费需求资源存在不匹配,这就为内衣品类资源的整合、新的终端形式与品类组合提供了又一个市场契机。

  所以,更多内衣终端应结合自身在渠道、商圈中的定位来迎合引导消费者的需求,以进行品牌的组合与产品品类的组合。这种终端的定位、品牌品类的组合取决于其辐射半径内的消费水平高低、人群构成,这不仅仅是市场调研,而是通过终端运营销售经验来逐步调整,否则我们的终端将往往在操作中“终断”。

  在目前终端的操作中,往往是过重强化了终端的形象、品牌的影响、促销的推广,而往往忽视了终端整体操作是否与终端商圈的消费需求相对接,那么终端的销量赢利也不会持久。终端运营核心的前提是要将终端对应的消费群体搞清楚、搞明白而提供针对性需求,抓住其对应的核心消费群体,终端赢利才能有保证。

  终端赢利模式方向–––

  终端操作要对接行业趋势未来

  从很多内衣的崛起操作来看,更多二三线市场的消费者需要物超所值的品牌产品,渠道终端需要四季运营的长线品牌,零售商超迅速崛起导致买卖格局改变、费用上涨、门槛增高,上下游需要厂商新的价值链资源整合,通过新的零售终端模式来改变格局,品牌化、连锁化将成为将来内衣终端操作发展的方向。

新闻作者:佚名     新闻来源:中国服饰报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②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③ 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,请在30日内联系
④ 不良/侵权内容举报电话:023-63800591
loading...

栏目推荐

创业资讯

关于我们 | 加入收藏夹 | 广告刊登 | 诚邀合作 | 联系我们 | 服务项目 | 招聘信息 | 设自动访问 | 用户反馈 | 合作媒体 | 申请链接
Copyright©1998-2010 重庆服装网版权所有  本站网络实名:重庆服装网 重庆品牌服装网
电话:023-63800591 传真:023-63800591 投诉:023-63800591 邮箱:admin@cqfuzhuang.com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备案可证》渝ICP备10003800号